“周朝的政策来自于商朝,哪些改变了,哪些没改变,我们也能够根据史料知道。”
“将来如果能有朝代继承周朝,按照前面的方法推论,能推出十代人之后的政策。”
蒯越又问道:
“那你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庞统想了想,这个问题当初司马徽老师上课的时候,还真问过他们。
回答的最好的应该是子厚的答案,他凭借记忆拿出徐坤的答案:
“孔子是让我们用对照实验法,来证明社会问题。”
“夏商周都太遥远了,我拿我们大汉举例子,更生动一些。”
“我们大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算是完美继承了秦制,但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大汉却四百年江山永固?”
“因为大汉没有继承秦严苛的刑罚,和不节制的使用民力。”
“没了这两点,我大汉的国祚便更久。”
众人听到庞统的话,纷纷觉得有道理,看来此人确实是个大才。
但是庞统并没有把徐坤的话全说出来,徐坤后面还有一句话:
“从这点政策的改变来看,后世的政策一定会更爱惜人民,更爱惜民力,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百姓们的支持。”
他当时觉得有道理,但是他现在不敢当着蔡蒯两家说出来。
因为蔡蒯两家肯定会觉得这是谬论,他把徐坤的答案改成眼前这两位爱听的。
“从这点政策的改变来看,后世的政策一定会更争取世家的支持,更爱惜世家,这样才会得到更多世家的支持。”
“彩!”
“彩!”
“彩!”
“彩!”
“彩!”
众人纷纷为庞统说的叫好,要知道蔡蒯两家可是世家大族的顶级,他们太喜欢这句话了。
现在各家都离不开世家的支持,将来之会更离不开世家。
后世的所有政策也一定会向世家倾斜。
从某种角度来讲,庞统预测的还真对,后面曹魏就搞出一套九品中正制,陈群搞出来一套九品观人法,彻底把阶级固化。
整个魏晋到隋唐四百年的乱世,平民里能脱颖而出的,全是杀出来的,几乎没有任何官是平民出身,然后靠着真抓实干走出来的。
得到世家政策倾斜,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更是走向鼎盛。
哪怕隋唐时期,还保留着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
蒯越对庞统的答案十分满意,眼前人长得还英俊乖巧,这要是用来联姻,打上我蒯家的烙印,今后在朝堂之上,岂不是一大助力?
当然蒯越眼下还没有下定决心,他要继续考教眼前的王迪。
“何为将之三隧、四义、五行、十守?”
庞统知道,蒯越这是在考究他兵法,关于这个问题,当初学堂里回答最好的是诸葛亮,庞统打算直接搬出诸葛亮的答案,他想了想开口说道:
“三隧、四义、五行、十守出自《淮南子》。”
“所谓三隧,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
“所谓四义,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
“所谓五行,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凌也。”
“所谓十守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辩,不推于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
庞统先把淮南子背了一遍,他知道光背一遍,还不足以通过蒯越的考究,他接下来要用诸葛亮当初的答案通过考验。
“我接下来谈谈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