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仁宗在太子跟前十分之没有原则,关于兖国公主出降之事的影响止步宫门,臣下无从得知。】</p>
赵祯:“……”</p>
你以为你这样说,他作为帝王兼父亲的颜面,就能够保住了吗?</p>
呵呵。</p>
你这个冷漠无情、堂而皇之地将皇家辛秘广而告之的天幕,他永远都不会原谅你!</p>
永远都不会!</p>
天幕:“……”</p>
这年头,幕也不好当啊,前有汉武指天叫骂,后有始皇用完就丢,现在连这个好脾气的软柿子也来欺负祂。</p>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p>
【比起兖国公主出降,嘉祐二年中,最受时人关注、后人惊叹的,无疑是在这一年举行的科举丁酉科。</p>
以文坛领袖、宋代文学家之首欧阳修为主考官,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为副主考,取士三百八十八人,其中官至宰相者九人、位列唐宋八大家者三人、位列北宋五子者二人、宋史有传者二十四人。</p>
作为太子与咸平郡主参与拟题的第一届科举,这批进士无疑天然烙上东宫记号,于嘉祐年间崭露头角,于归元年间大放异彩,构成归元帝后治政的文官核心。】</p>
一路被贬、正在杭州研究东坡肉的苏轼低头掐指一算。</p>
哦豁。</p>
他也正正好就是这一届科举出身的,如此,岂不是说……</p>
他不用对弟弟喊菜菜捞捞了?</p>
“人倒是没怎么变,但名次却变化颇大。”</p>
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仔细对比了一下,微微颔首,“确也合理。”</p>
宋仁宗、唐高宗、汉襄后三位联手出题,本来就已经是地狱难度,更别说这位郦后显然对诗赋经义不怎么感兴趣,拟定的都是极具实用性的,对长于诗词文章的才子不是很友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