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咸阳后,知韫和嬴政各忙各的。</p>
她大多时间都在陪自家阿母,偶尔去拜访华阳太后,顺便将伴手礼送给她亲爱的叔父们和老师们,末了还抽空将英灵阁的构思再完善一下,并写成奏折。</p>
这并不废功夫。</p>
说到底,这种收拢人心的法子能奏效,就是把对方当成人看。</p>
一方是连姓氏也没有的底层黔首,一方是高高在上的权贵,上位者只需稍稍垂眸看一看他们的容颜、听一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以最基本的尊重,就能得到他们的最虔诚的回报。</p>
士为知己者死。</p>
可是,回首千年往事,何时有人将底层黔首也当作“士”了呢?</p>
没有。</p>
所以,每一个从他那里得来的法子,都能在这个时代惊为天人。</p>
“太阳啊。”</p>
知韫轻轻呢喃一声,揉了揉手腕,换一行继续写。</p>
谁会不喜欢太阳呢?</p>
写完了折子,本来想让章邯帮她送过去的,但知韫看今儿的天气不错,于是和郑菁打了个招呼,溜溜达达地去章台殿刷脸去了。</p>
“殿下。”</p>
侍奉在外的谒者忙迎了迎。</p>
“似乎没见过你?”</p>
知韫随口应了一声,仔细看他一眼,觉得有些眼生。</p>
“新来的?”</p>
她爹身边的人,她早混熟了,既然觉得陌生,指定是新来的。</p>
“回殿下,小臣赵高。”</p>
谒者神色恭谨中藏着几分殷勤,“小臣原在章台宫中担任杂役,蒙王上看重,有幸调至王上殿中侍奉。”</p>
这位可是栎阳公主。</p>
是第一位有封号的公主,也是第一位封侯、封君的公主。</p>
哪怕赵高从前只是不起眼的杂役,也知晓栎阳公主是秦王最宠爱的孩子,亲自抚养不说,连行冠礼也要带上。</p>
这得多撒不开手啊?</p>
本就荣宠无限,等到嫪毐叛乱又迅速被秦王平息,聪明人窥测到几分,立时将栎阳公主的份量再提几分。</p>
这种时候都要随身带着……</p>
赵高心中越发警醒,神色恭谨非常,不怕有半点懈怠。</p>
“赵高?”</p>
本还漫不经心的知韫脚步微顿,打量他几眼,将那抹杀意压下去,笑道,“阿父提拔,更要勤谨才是。”</p>
说罢,她收回目光。</p>
不着急。</p>
她完全不需要特意找借口杀他,毕竟是章台殿的谒者,她的所有小动作都瞒不过嬴政,与其惹他来问,不如等赵高犯错,阻止嬴政因惜才而特赦他就是。</p>
毕竟,原本要处死赵高的蒙毅是她的老师,法家的李斯也是她的老师,她来掺和一手,再正常不过了。</p>
思绪一转,知韫懒得再给赵高视线,脚步轻快地去找嬴政。</p>
“阿父?”</p>
知韫走到门口,探头往里看一眼,蹦蹦跳跳地跑进去。</p>
嬴政并未在议事。</p>
殿中除了他和随侍的太史、谒者外,只有蒙毅和李斯两人在。</p>
不过,李斯脸色不太对?</p>
是她感觉错了吗?怎么觉着她出现的这一刻,他眼睛都亮了?</p>
“回来了?”</p>
嬴政瞥了一眼他不去请就真的不来的女儿,“与谁说话?”</p>
“我来给阿父送折子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