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知韫再回来,嬴政已经开始忙碌新一天的工作,见她过来,十分自然地分了一半给她。</p>
知韫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能直接处理的就直接处理,遇上不适合她独自决定的,就询问一下嬴政的意见。</p>
可谓是十分之熟练了。</p>
啧。</p>
她以后有了小孩,也要从小培养,最晚最晚,长到她现在这个年纪,也能帮着一起分担政务,既能避免她忙死累死,也能让太子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简直一举两得。</p>
优良传统,必须发扬光大。</p>
父女二人又在甘泉宫待了半天,为史官及大秦宣传部提供了较充足的“孝子贤孙”的素材后,就回了章台宫。</p>
毕竟,大局为重。</p>
身为秦王和太子,无论如何,也该以秦国国政为重,对吧?</p>
“阿母!”</p>
知韫回永延殿时,郑菁正倚坐在秋千上晒着太阳翻阅书册,听见声音,刚露出笑意,就感觉到有人拥着她肩。</p>
“回来了?”</p>
郑菁笑着握住她手,微微侧头,“昨儿刚回咸阳就去了甘泉宫看望太后,可歇息好了?”</p>
“那当然呀!”</p>
知韫将下巴抵在郑菁的肩膀上,小声道,“总要去走一趟的,宜早不宜迟,我这两年杀的人可不少,往她老人家跟前尽尽孝心,也算是积攒德行的一种方式不是?”</p>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p>
一个孝顺长辈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算造下些许杀孽,那也指定是别人的错。</p>
郑菁:“……”</p>
“又贫嘴了。”</p>
郑菁拍了拍她的手背,嗔她一眼,“既是意欲反叛之辈,难道还要对他们心慈手软吗?”</p>
纵然国已灭,却仍不甘心。</p>
或是想要串联韩赵旧臣、贵族发起动乱、降而复叛,或是躲在阴沟里以死士或门客玩上一把刺杀,如此冥顽不灵,自然要以最果决而狠辣地手段镇压下去。</p>
谁家的孩子谁心疼。</p>
这群余孽想要刺杀的可是她的亲闺女,郑菁是半点也无法共情他们的亡国破家之痛、失权失势之恨,只希望他们能早些死得干干净净、到黄泉去哭他们的故国去。</p>
“只是有一样事。”</p>
郑菁坐直身子,看向女儿的眸光温柔含笑,“我听王上说,前段日子你又去了云中?”</p>
“……啊!”</p>
知韫反射性地立正站直,小小地“啊”了一声,才挠了挠头,“我去的时候,也不知道会发生昌平君之乱。”</p>
“果真?”</p>
郑菁挑眉,缓缓道,“可王上说,当日在邯郸时,你就与他提过,昌平君与昌文君二人不可信,既然赵、楚两强敌已去其一,便可开始清洗国内的楚系势力。”</p>
于秦而言,楚、赵是大敌、强敌,韩魏燕齐是小敌、弱敌。</p>
因情料势,量敌用兵。</p>
有楚国这个强敌在,为防它趁秦国空虚之际突袭,秦国对赵国的作战,必须在****上有留有回旋的余地,也必须在邦交上与楚友好、在内部稳住楚系势力。</p>
态度越暧昧不清越好。</p>
而今韩、赵已灭,魏燕齐都不是什么难啃的硬骨头,自然就能腾出手来先把自己家里打扫打扫、以免生乱。</p>
“……或许是的吧?”</p>
知韫眨眨眼,诚恳道,“我大抵是与阿父说过这样的话吧?只是时间久远,近来又忙碌,竟有些记不清呢。”</p>
母女二人对上视线。</p>
“好吧好吧。”</p>
太子殿下露出乖巧的笑容,伸出手比划了一下下,“我确实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点的猜测啦,但我毕竟人不在咸阳,对于一些时机的把控没那么精准。不过云中毗邻上地、太原,在那儿的人又是李牧,倒也不必多忧。”</p>
“是他捉的赵嘉?”</p>
郑菁点点头,“这面旗帜,如今倒是彻彻底底地握在你掌心了。”</p>
知韫:“……”</p>
众所周知。</p>
秦王并不是一个会和后宫谈论政事的人,哪怕是他的王后。</p>
所以……</p>
她哼哼着嘟嘟囔囔,“阿父怎么老是跟你告状啊?一点也不符合他秦王的威严形象。”</p>
崩人设了啊喂!</p>
“威严形象?”</p>
郑菁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额头,打趣道,“难道王上被你气得提着戒尺追着要打你,就很有秦王的威严了么?”</p>
……好吧。</p>
人设似乎很早就开始崩了。</p>
“阿父才舍不得打我呢。”</p>
她下巴微扬,带着点小得意地哧哧笑着,“阿父这辈子都当不了严父,没有什么是一个撒娇解决不了,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个。”</p>
老父亲最吃她这一套。</p>
“而且,我觉得这样闹一闹,也很能增进父女情分呀!”</p>
这可是一起绕柱的情谊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