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晴川回头,看到诸葛亮身边的书童——年仅十六岁的姜维站了出来。</p>
"伯约!不可胡闹!"赵云急忙阻拦。</p>
晴川却眼前一亮。姜维确实是最佳人选——身材瘦小,头脑灵活,而且历史上本就是蜀汉后期栋梁。</p>
"让他试试。"晴川做了决定,"我教他如何观察敌情。"</p>
一刻钟后,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姜维乘着热气球缓缓升空,绳索由二十名精兵牢牢控制。气球升至百丈高时停下,姜维借助晴川特制的"望远镜"观察敌情,通过旗语传递信息。</p>
“曹军分三路渡河!中路约三万人,左右两翼各两万!”下方的士兵迅速解读着旗语,声音沉稳却透着一股隐隐的紧迫感。</p>
晴川迅速将这些信息标记在沙盘上。诸葛亮看后,立即调整部署:"子龙率五千精骑埋伏左翼山林,翼德引五千兵截断右翼退路。我自领中军迎敌。"</p>
"丞相,"晴川指着沙盘上一处,"曹军在此处筑有冰墙,强攻不易。我有一计可破。"</p>
"讲。"</p>
明日午时,阳光炽烈如焰。倘若以数百面铜镜汇聚那灼目的光芒,精准投射于冰墙之上,不消一个时辰,冰墙便会逐渐融化,化作涓涓细流渗入大地。</p>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妙计!立即搜集所有铜镜,按军师所言布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