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奴才的事总算尘埃落定,该发落的人也已尽数处置干净。</p>
这次宫中被发落的宫女数量要多于太监。毕竟,太监大都出身汉人平民,或因家境贫困,或因战俘身份而被迫入宫。</p>
只要不曾卷入此次事端,平日里也没有犯下大错,大多没有被牵连进去,只是处罚一二,就继续回去当差了。</p>
宫女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她们多是出自包衣家族,且仅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家庭中挑选而来,因而牵连更深。</p>
被发落的宫女中,半数因自身本就不干净,另半数则因家族之过而受连累。</p>
如今宫里的宫人,皆是从盛京调配而来,还多是下五旗出身的包衣。</p>
皇帝是打算先遏制上三旗的包衣发展,待日后下五旗的包衣也逐渐壮大,与如今的上三旗包衣一样都开始以“包衣世家”自称了,那就可以再清理一波,为国库增加点收入,届时再换上三旗的包衣就是了。</p>
清理的次数多了,这些奴才就知道怕了,也就知道什么事不能做了。</p>
这些新调来的宫人虽说在规矩上略生疏了些,但好在这些人亲眼目睹了之前那批包衣奴才的下场,因而一个个做事都分外谨慎规矩,手脚也利索。</p>
一时间,宫里再没了从前那些歪风邪气。各宫小主去内务府领东西时,无人再敢以各种借口拖延推诿,更无人敢暗示讨要好处才肯办事。</p>
御膳房总管这次也被处置了,各宫主子去御膳房提膳时,也没人胆敢因着小主不得宠或者位份低,就甩脸子,更不敢再一个鸡蛋收十两银子。</p>
不在妃嫔分例内的东西,如今也都有了宫规明确标定的价格为标准,谁还敢狮子大开口呢?</p>
毕竟,前车之鉴尚历历在目,他们又怎会蠢到“顶风作案”,自寻死路?</p>
更何况,内务府如今换了新的总管太监,是皇上亲自任命的谢成谢公公。</p>
此人原本是皇帝身边的副侍太监,那可是皇上的人。</p>
内务府本就管着宫里大大小小太监宫女,而新上任的总管太监又是皇上的心腹,这便意味着内务府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皇上的耳目。</p>
底下的那些宫女太监们谁还敢像从前那批被处置的奴才一般,欺上瞒下、跟红顶白、贪污瞒报?莫非真是不要命了?</p>
午膳后,皇帝在书房里批复折子,四周静悄悄的连一丝杂音也无。</p>
此时高毋庸进来,看见皇上还在批折子,打了个千儿后自觉走到了一侧站定。</p>
半晌,皇帝放下手里的朱笔,甩了甩左手拿着的十八子,问道:“可查清楚了?”</p>
高毋庸忙躬身回道:“回禀皇上,奴才先查了柔贵人处,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接着,奴才又查了内务府送燕窝至柔贵人宫中的小钉子,只是那小钉子在将燕窝送去春禧殿的第二日便失足落水身亡了。”</p>
“失足落水身亡?”皇帝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语气漫不经心,“还有呢?”</p>
高毋庸的头垂得更低了些,声音也愈发小心翼翼:“奴才随后又查了这小钉子家中的情况,但他的家人早已搬离原籍,不知所踪。不过村里有人提到,小钉子一家突然发了一笔财,声称要迁往县城谋生,此后再无人见过他们。此外,奴才还查了与小钉子有过往来的人,据一名叫小固子的小太监说,这小钉子平日勤快本分,除了与两个同乡来往密切一些,很少与其他人来往。只是,有一次小固子下值途中,偶然看见小钉子与一名面生的宫女交谈。也不知那宫女说了什么,小钉子面色很是纠结犹豫。而这名宫女并非小钉子常来往的同乡,当时小固子并未多想,只觉得有些奇怪罢了。”</p>
皇帝轻轻摩挲着手中的十八子手串,眸光幽深而莫测:“所以,你查到的结果是什么?”</p>
高毋庸的腰弯得更深:“奴才不敢妄言。奴才顺着线索追查下去后,发现那名与小钉子交谈的宫女似乎与一个在阿哥所当的宫女芷兰关系匪浅,而这个芷兰,又与皇后娘娘宫中的一名洒扫粗使宫女是同年进宫的同乡。”</p>
皇帝哼笑一声,淡淡道:“这关系绕来绕去,牵扯了内务府、阿哥所和景仁宫,倒是挺谨慎的。既然如此,可有抓起来问话?”</p>
高毋庸低头,声音里带着几分为难:“皇后娘娘宫里的人,奴才不敢擅自带走问话。那叫芷兰的宫女和与小钉子接触过的宫女,在这次整顿内务府时已被拘押入牢。可不等奴才提审,她们二人皆在狱中自尽了。”</p>
“这么说来,线索断了?”皇帝眉心微蹙,目光如刀般扫向高毋庸。</p>
“这……”高毋庸头皮一紧,迟疑道,“也不完全没有其他发现。据牢头称,在两名宫女自尽之前,曾有一位穿着黑色斗篷的嬷嬷出现在大牢里,皆与她们二人有过交谈。只是那位嬷嬷的面容隐匿在斗篷里,无法看清容貌。但她手里持有一信物,因此牢头才未敢阻拦。”</p>
话落,他从怀中取出一张叠得工整的纸,双手奉给皇帝,补充道:“这是奴才根据牢头描述临摹下来的信物图案,请皇上过目。”</p>
皇帝缓缓展开那张折叠的纸,目光落在纸上描绘的纹路上。刹那间,他的神情一滞,随即闭上了眼。</p>
这图案虽少现于人前,却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曾无意中见过一次。若是没记错,此乃太后的信物无疑。</p>
他一直知道宫中暗流涌动,私下小动作不少,可这一次,他竟从中嗅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寒意。</p>
那两个宫女恰到好处的自尽……原来是太后授意的啊!</p>
他不信是太后要对安陵容动手。太后若真想对安陵容腹中的孩子下手,无需如此大费周章。</p>
太后只需隐晦的透露出对安陵容腹中孩子的不喜,这宫里有的是人愿意替她除掉这个孩子。</p>
更何况,太后特意安排了竹若去照顾安陵容,而安陵容又对竹若信任有加,若太后想要下手简直是易如反掌,没必要弄出这么多事来。</p>
也就是说,太后是替人善后罢了。</p>
而宫里能让太后出手善后的,除皇后外再无他人。</p>
思绪至此,皇帝心中微沉。</p>
从前他要与兄弟们争夺大位时,自是希望后院平静无波,最好不要闹出事来。</p>
所以,即便心中对有些事存了疑影,也不愿打破安稳的局面去深究。</p>
如今,前朝战事频发,重用的年羹尧也愈发桀骜不驯,华妃也对后位虎视眈眈,他更想让后宫安定宁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