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邓妍一同向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海明阐述“双师守护计划”之前,刘法师对方案进行了更深思熟虑的优化,使其更具战略前瞻性和现实可操作性。他将优化后的方案呈递给李海明。
李海明仔细翻阅着这份名为 《“双师守护计划”: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家未成年人综合守护体系》 的方案,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当他看到关于“主师”人才选拔的硬性要求时,眉头微微蹙起,抬头看向刘法师:
“刘法师,这个方案……对安旎这样的女检察官,挑战是不是太大了?”他指着关键段落,“方案明确要求,担任‘主师’的女检察官,须在大学期间就在主修法律之外,选修理工科,并最终获得法学和理工科的双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像安旎这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检察官,若想未来成为‘双师’中的一员,必须重新回到校园,赴211级别的院校攻读理工科硕博学位。这其中的时间成本、精力投入,非同小可。”
刘法师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个疑问,他神色平静,语气沉稳地解释道:
“李检察长,这个要求,正是为了应对计划可能面临的最极端、也最棘手的挑战。请您设想,如果我们要干预的家庭,其家长是高段位、高知的科研人员,而其性格又恰如尹惠权那般,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和扭曲的成就导向。这样的家长,他不仅会要求‘主师’懂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会强制要求孩子‘子承父业’,并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开始以高压方式逼迫孩子学习远超其年龄理解能力的科研技能。”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本该充满探索乐趣的早期科学启蒙,是由‘双师’来以游戏化、引导式的方法亲自教授,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不会因过早、过度的压力而对科学产生恐惧和排斥,从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未来的可能性。‘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深度,才能在这场与高知家长的‘认知博弈’中占据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科学引路人’和‘保护伞’,而非被对方在专业上轻视或驳倒。”
关于为何“双师”队伍要以女性为主,刘法师也给出了基于深刻观察的解释: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与观察,不少男性在深入学习理工科并开始负责传授相关知识后,其性格容易不自觉地趋向于尹惠权那种模式——过于强调逻辑、结果、效率,而缺乏必要的耐心、共情与柔性引导,这恰恰是‘毒性阳刚气质’的一种体现。而女性,在沟通、共情、耐心以及融合理性与感性的能力上,普遍具有先天的性格优势,更能胜任‘守护者’这一需要极致温柔与坚定并存的角色。我们需要系统性地对冲现有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负面榜样影响。”
李海明听完这番深入的解释,缓缓点了点头,脸上的疑虑逐渐化为凝重与理解。他清楚地认识到,刘法师所构想的,是一个真正面向未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宏大体系。这个“双师守护计划”如果真能被国家采纳并推行,对于未来像安旎这样有志于此的检察官而言,无疑将是挑战巨大的——她们不仅要是法律的守护者,还要成为跨学科的学者、心理的疗愈师、文化的传承者。但相应的,她们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必将超越个体的救赎,上升至守护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这份优化后的方案,如同一份沉甸甸的蓝图,既指明了光辉的前景,也清晰地标出了需要攀登的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