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夜宵前,她把三枚玉雪酥摆进一只素瓷小碟,又撕下一小片宣纸,写下:</p>
“古方试制,清甜润燥,或可安神。”</p>
没有署名。她在纸角用胭脂轻轻按下一个梅花印——是用指甲蘸了女子梳妆用的一点红,压出来的。</p>
她找到值夜的老太监赵公公,对方正蹲在廊下喝热茶。</p>
“赵公公,劳您件事。”她把碟子递过去,“说是尚食局新研的醒神小点,陛下若不嫌弃,尝一口也好。”</p>
赵公公眯着眼看了看:“你做的?”</p>
“大家一块琢磨的。”她低声说,“不敢独占功劳。”</p>
老头哼了一声:“倒是个懂事的。”端起碟子,“行,我走一趟。”</p>
她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p>
</p>
半个时辰后,尚食局值房的门“砰”地被推开。</p>
一个内侍喘着气站在门口:“谁做的玉雪酥?陛下问话!”</p>
正在收拾碗筷的宫女们全都停下了动作。</p>
沈微婉从灶台后走出来:“是我。”</p>
“跟我去前殿交接处!”</p>
“等等。”林姑姑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门口,拦住了内侍,“她手上还有明天节令点心的单子没核完,脱不开身。您回去回话,人在这儿,跑不了。”</p>
内侍犹豫了一下:“那……我先回话。”</p>
他走了。</p>
林姑姑转过头,看了沈微婉一眼:“你知道那是什么点心吗?”</p>
她摇头。</p>
“先皇后生前最爱的。”林姑姑声音压得很低,“她病重那年,皇帝下令复刻上百次,没一个对味。后来干脆封了方子,说‘不忍再提’。”</p>
沈微婉愣住了。</p>
“你运气好。”林姑姑收回目光,“也胆子大。敢做,还不留名——这种事,做成了是福,做不好就是祸。”</p>
她没说话,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凉。</p>
</p>
三更天,圣谕到了。</p>
“三等宫女沈微婉,技艺精巧,心思缜密,特擢升为二等宫女,专司御前节令点心研制,即日起履职。”</p>
掌事嬷嬷捧着新腰牌进来时,脸色铁青。她把银边腰牌往桌上一扔,转身就走,一句话都没说。</p>
屋里的宫女们面面相觑。</p>
沈微婉走上前,拿起腰牌。银边冰凉,正面刻着“尚食局 二等”五个字,背面是她的名字。</p>
她把它贴在胸口,站了一会儿。</p>
不是激动,是清醒。</p>
她知道,这一碟点心,不只是味道对了。它唤醒了一段被埋藏的回忆,碰到了皇帝心里最柔软、也最不能碰的地方。</p>
而她,现在,就站在那个地方的边上。</p>
</p>
夜深了,别人都睡下了。她独自坐在灯下,摊开《膳典辑要》。风吹得书页轻轻颤动,刚好翻到那页“安神粥”。</p>
她伸手抚平纸角。</p>
忽然,窗外传来窸窣声响。</p>
她抬头。</p>
一片梨叶从外面飘了进来,轻轻落在书页上,恰好盖住了“茯苓”两个字。</p>